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礼堂南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楚才”人形机器人展示活动于近日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来自不同科研团队的10款人形机器人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和科技爱好者的驻足观看。
其中,“劳动者”系列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这款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与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携手研发的机器人,专为电站巡检等运维场景设计。其不仅能够稳健地走跑跳,甚至在摔倒后也能迅速自行爬起,展现出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而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精心打造的“荆楚”机器人,则以仿生类人设计脱颖而出。其头部配备有高灵敏度电子皮肤,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同时,“荆楚”在功能上也毫不逊色,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和任务。
同样来自丁汉院士团队的“神农”机器人,也是一款备受瞩目的佳作。这款机器人具备在各种地形环境下自主适应行走的能力,无论是在平坦的道路还是崎岖的山路,都能轻松应对。其出色的地形适应性和稳定性,为未来的机器人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开发的“天问”1号和2号机器人也亮相此次活动。这两款机器人全身关节共有30个自由度,灵巧手则拥有7个自由度,使其在操作和执行任务时更加灵活、精准。这一设计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实用性,也为其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楚才”人形机器人展示活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也预示着未来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具备多种功能的优秀人形机器人,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