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联网巨头之间的骑手“二选一”争议愈演愈烈,直接冲击了两家相关互联网企业的港股市场表现。在争议升级的背景下,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遭遇了显著的下滑,总市值蒸发接近千亿元。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某一交易日上午港股收盘,一家以电商平台著称的企业股价下跌了6.61%,市值缩减近300亿港元。而另一家在生活服务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股价同样下跌6.59%,市值损失接近600亿港元。这一市场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市场分析师指出,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暴跌反映出投资者对行业竞争态势的深切忧虑。其中一家生活服务巨头,凭借近万亿的市值和6.5亿年活跃用户的庞大基础,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另一家电商平台,则通过800万商户生态,在即时配送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今年早些时候,电商平台的“零佣金+五险一金”政策引发了行业震动,被视为对传统模式的挑战。与此同时,另一家公司被指对骑手实施“二选一”策略,这一行为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两大巨头之间的较量,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的规则制定,还在即时零售领域展开了全面竞争。
电商平台旗下黑板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外卖业务上线仅40天,日订单量就突破了百万大关。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的“二选一”策略,该平台发布公开信指责对方限制骑手接单,可能导致骑手收入下降16%-25%。作为回应,电商平台宣布,所有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订单将由平台全额免单,这一举措旨在保障消费者和骑手的权益。
面对指控,另一家生活服务平台坚决否认,称其为谣言,并重申对骑手采取开放合作的政策。该公司通过官方声明回应称:“我们坚持诚信经营,对于不实言论,我们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声明中还引用了古语,表达了对竞争态势的淡然态度。
随着双方竞争的加剧,外卖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然而,两家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也暴露出行业可能存在的“虚假繁荣”问题。当资本通过大规模补贴影响消费者选择,同时利用算法压缩骑手利益时,这种竞争模式引发了广泛质疑。市场参与者呼吁,行业应回归理性竞争,注重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