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消费陷阱频发:免费变付费、智驾夸大、维修无门…

   时间:2025-04-14 21:01 来源:ITBEAR作者:柳晴雪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众多家庭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环保且富有科技感的出行方式。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消费纠纷也逐渐浮出水面。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多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消费纠纷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一起典型的案例涉及某新能源汽车品牌。该品牌在销售时承诺,车辆所具备的全功能预埋硬件将在购车后免费开通。然而,当车主方先生准备使用某些功能时,却发现这些功能已被悄然转变为付费特权。仔细查阅购车合同后,方先生发现合同中竟有“部分功能可能需另行开通”的条款,这让他感觉自己被玩了一场文字游戏。

除了功能变更引发的纠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以及新旧款迭代问题也给车主们带来了不少困扰。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指出,部分新能源车主在刚刚提车不久,就遭遇了车企推出新款车型的情况,这使得老车主感到被“背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损失,这在以往是较为罕见的。

在智能驾驶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多名新能源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惜夸大智能驾驶功能的效果。然而,当车主们实际体验这些功能时,却发现与车企宣传的效果存在显著差距,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失望。

维修难题也是新能源车主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上海车主郑先生的新能源车电池续航突然下降了30%,尽管购车合同中明确注明电池健康度低于70%可免费更换,但车企的检测报告却称电池为正常衰减,未达到更换标准。更让郑先生感到不满的是,检测设备竟然由车企提供,这让他对检测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在车辆出现问题时,甚至无法找到厂家进行维修。广东新能源车主刘女士的某款车型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由于车企突然破产,她的车门电子锁出现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而4S店的电话也已成空号。尽管官方App还能显示车辆状态,但维修预约按钮却已无法使用。刘女士无奈地表示,她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相关部门能够介入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央视网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成长的烦恼”。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积极作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