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领域传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杨维廉,这位曾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担任研究员的退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离世,享年84岁。消息由“总体设计部离退休办”公众号发布的讣告传出,让众多同行与后辈深感哀悼。
杨维廉的一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他1941年出生于浙江建德,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1958年,年仅17岁的他以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为日后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航天领域后,杨维廉更是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2001年,他受命负责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轨道设计工作。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卫星无法直接由运载火箭送入最终运行的空间轨道,而需要经过复杂的“变轨”过程。这一过程中,卫星轨道测量、发动机点火时间的计算、遥控技术等各个环节都需精确无误。
面对这一全新课题,杨维廉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专业素养。他带领科技人员深入研究,最终采用了“圆锥拼接法”,为嫦娥一号找到了一条独特的地月转移轨道。这一创新性的设计不仅确保了卫星能够顺利奔月,还因为轨道设计合理、控制精准,使得嫦娥一号在“奔月”途中节省了大量燃料,从而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
据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透露,得益于杨维廉及其团队的杰出工作,嫦娥一号卫星的使用寿命因此延长了整整一年。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赢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技术积累,更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