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资讯】4月9日消息,近日,一则关于“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的微博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该话题源于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科普视频,他提醒广大网友,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此言论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
那么,注销手机号真的等于出卖自己吗?是否真的会带来财产损失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二次放号”的问题。所谓“二次放号”,就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循环使用码号资源,有效盘活闲置通信资源,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
然而,“二次放号”也可能给原来的机主带来安全隐患。尽管三大运营商在手机号销户后会设置90天的冷冻期,剥离与该号码相关的业务,如套餐、积分等,然后再将号码投放市场,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因为手机号注销后,与其绑定的银行卡或其他软件并不会自动解绑。如果原机主没有将这些绑定关系及时解除,那么当这个号码被重新投放市场并被新用户激活后,新用户就有可能通过接收到的手机验证码登录原机主的支付宝、微信等软件,甚至网银账号,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据中国信通院公众号的服务板块介绍,目前提供了一证通查的功能,用户可以查询个人旗下电话号码和互联网账号的数量,以防范安全风险。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功能目前只覆盖了部分主流APP,仍有待完善。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何降低注销手机号带来的风险呢?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给出了以下建议:非必须不注册APP;其次,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对常用、支付相关的APP采用独立且安全强度更高的密码;再次,尽可能少在互联网平台存储隐秘信息,使用后应立刻删除;在注销手机号码时,务必将银行、互联网支付工具的关联手机号码修改为新的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以便第一时间收到官方提醒信息和验证码信息。
综上,“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用户的善意提醒。在享受移动通信带来的便捷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作为“二次放号”主体的三大运营商也需要从技术、政策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二次放号”给用户带来的安全隐患。